邵帆:一个“不可救药”的古典主义者
| 2010年12月01日
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进到一个展览,在没看到那些“意味深长”的评论和没听到那些“循循善诱”的解释之前,我的注意力就本能的被作品吸引了。
直面邵帆的作品,既感受不到他作为艺术家主观意识的彰显,也没有存在于任何历史语境的征兆,目光反复停留的节点也是集中在对他绘画手法技艺的观察与体味中。邵帆给审美的定义是限制艺术家主观空间膨胀,使艺术成为艺术家和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学载体。他并没有在艺术表现中着力于突出个人,这或许是古典与现代的一道分水岭。这似乎很符合道家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的说法,邵帆相信时间的循环和永恒的回归,他认为好的作品可以抛弃任何历史语境。
他笔下所描摹的动物,并没有成为他表达预言与暗示的载体,也没有成为他挑衅或反讽固有文化的利器,惯有的语境在这个过程中被解构,主题也在叙述中被抽离。邵帆企图从他的绘画中体现他对道家哲学的体悟,亦是传达自然的和谐与平衡。正如中国的传统艺术,崇尚以感性去把握客体内在的真实,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消解。邵帆画作的肌理犹如古老的石墙,充满沧桑的斑驳和岁月的印记,他所叙述的客体无论是动物、人,还是物件在此种肌理的映衬下,仿佛都被赋予人类最初的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邵帆的装置作品以明代美学和工艺作为基础,在传统作品中捕捉睫毛、脊椎或者排泄物的形态,经过异化、解构、重组,使这些物件无论从触觉、感官、拼装上都变得可以玩味。这种可以用来把玩和欣赏的物件,也是邵帆古典主义做派的延展。作品《明式粪》和西方很多表现排泄物的艺术家不同,邵帆并没有运用材料对比和场域转换带来冲击和挑衅,而是将古代和现代重叠,理性的用艺术外化展现他的哲学思考,正如中国传统艺术中强调的艺术源于潜意识的思想,创作中即使达到完全的自主性时,也不可能彻底消除理性的思考。
我们总是试图去和西方文化融合,在这种融合中,东方原有的美学价值被解构,所谓的“文化底蕴”在梳理表达上也更趋于形式主义。邵帆的作品似乎不太同于那些在迎合西方学理的前提下大打中国牌的艺术家们,至少说没有谄媚的去融合,他的融合是基于根植中国传统和东方美学基础上的一种顺其自然的过程。正如他自诩为“不可救药”的古典主义者一样,这种自嘲不仅是对可能存在的非议的一种玩世不恭,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他的一种坚持与信仰。
经过多年的沉淀,邵帆自身也更趋于内省,正如他所尊崇的道家思想,现在的他则更偏好自然与直觉,这也是一种回归本我的方式。就像他的作品传达给我的那种寂静、保守、透过平和以维持精神均衡的超自然力量那样更知天命。 殷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