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发东:继续“出售”

2010年11月13日,名为“什么都可以卖”的朱发东个展在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和798每个周六开幕的常规展览一样,开幕现场嘉宾、媒体、观众一个都没有少,开幕式后的芭蕾舞表演也为现场增添了几分热闹。本次展出的作品几乎涵盖了朱发东近几年最主要的创作,包括2010年的新作——雕塑作品《此人出售》。

和张洹、荣荣、马六明、苍鑫、朱冥这些艺术家一起成长起来的朱发东,如今已经较少被人提起这段经历,他的名字似乎也越来越不为人所熟知。尽管展览现场他依旧以标志性的蓝色工人帽和斜挎包造型亮相,但是很多观众似乎已经因为时日久远而对这个扮相产生了些距离感,没法一下反映出其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短短历史中曾经的地位,如同大家在现场面对16年前的《此人出售》雕塑版时的心情。

18年前,朱发东在昆明实施了自己艺术生涯中的第一个行为作品《寻人启事》,有人称它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第一件重要的行为作品。《寻人启事》使得朱发东在昆明的大街小巷迅速“红”了起来,社会主流媒体对这件事情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然而艺术界对此的争论却比较大,当时大家还没有“行为”的概念,很多人对此都表示了不理解和不接受。不过这一切都没有影响到朱发东的“迅速走红”。王林当时写了一篇关于《寻人启事》的评论,刊登在《江苏画刊》上 (1993 年),在理论界引起一阵轰动。后来这件作品还被评为当年的十大美术新闻之一。

这一次的经验让朱发东“尝到了甜头”,他继而又创作了油画《寻人启事》并参加了“第二届中国油画展”。随后他从昆明来到了北京,并且决定留在北京继续他的创作。他并不否认当时这一举动的动机很大程度上就是“作品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1994年时,朱发东在北京创作了他艺术生涯中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一件作品《此人出售》。作为《寻人启事》的延续,《此人出售》继续着艺术介入社会的模式——一年多的时间里,朱发东几乎每天都要穿着背面缝有“此人出售,价格面议”字样布块的蓝色中山装,穿梭于北京的胡同小巷。他用“出卖”自己的方式包括体力、脑力,基本是所有他可以“出卖”的东西来换取金钱。所有人都可以雇佣他,他可以为所有人服务。

《寻人启事》和《此人出售》后来均被记录在艾未未1994年出版的《黑皮书》中,《此人出售》在以后的十几年里,也不断地出现在各种回顾性展览中,甚至是在教科书上。但人们对于朱发东,淡忘的速度似乎跟他出名的速度一样快。相隔十多年之后重见雕塑版的《此人出售》,它是否还有意义于现实社会,是否更有意义于现实社会?还是。它只是艺术家一个小小的怀念?

我们在通州的工作室里见到了已半百的朱发东,虽然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年少”,但“轻狂”的气质依旧留存。他兴致勃勃地跟我们讲述着早年间在实施他的那些行为时发生的种种趣事,比如在实施《寻人启事》时吓坏了围观的老太太,比如他艺术家朋友的妈妈误认为搞艺术都会走丢,比如在实施《此人出售》遇到的各种搭讪……或者非常清晰地回忆起还没有成为职业艺术家之前在海南岛打拼的辛苦,又或者是在学校里不太受管束的生活。他就像在讲述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 讲述着这些近乎20年前的点滴。

如今,《寻人启事》的原件和油画、《此人出售》的照片等都已被北京现在画廊的黄燎原所收藏,它们同时也被书写进了艺术史。而朱发东还在积极筹备着他接下来的展览,有回顾性的,也有新作展。探索了硫酸纸,玩过了装置,尝试了雕塑之后,他也依旧继续他的“行为”。而现在的他,有了工作室,也有了大房子,但几乎还和当初来北京时一样,仍然对艺术抱有强烈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