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火月刊》

Screen Shot 2014-10-31 at 5.23.36 PM

《冯火月刊》是一本名副其实的月刊,逢每月21日上市,32开,骑马钉装订,形同《故事会》,但总共只有12页上下。尽管主创人员均为艺术家,我们却很难将《冯火》定性为艺术刊物,又或者一个杂志模样的宣传平台。取为“冯火”大概与“总编/出品人”冯伟敬有很大关系,他在专栏《开口梦》中表达了对于刊物未来的美好展望— 最终“《冯火》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杂志,没有之一”。

你甚至可以在封底广告上(2013年10月号,第8期)读到“如何迅速成为一名期刊主编”的提示, 其列举出的关键词都指向了自身:比如“年轻、无业,最好是通俗文学爱好者甚至艺术家”,“定价要低”,“向朋友约稿,而且一定是连载”,“刊名要响亮 ,一看就能火”… … 听上去是创业者的自嘲 ,却暗藏着艺术家们的野心。装帧排版的简单、粗糙的美学风格、青年文化的大杂烩、自说自话般的想象力以及“不正经”的广告才造就了“冯火”难以复制的独特趣味。况且 ,对于一份有“艺术家身份”的期刊而言,一切都变得合理— 就像它一块钱的定价,你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

回到内容本身,《冯火月刊》没有简单地成为发表作品或方案实施的平台,而是让艺术家进入到期刊的生产模式内,化身为编辑或撰稿 人,用各自不同的工作方式来填满对应的栏目。 如此看来,《冯火》 也是一件未完待续的作品,每月一次提醒着自己的存在。冯伟敬的《艺术王》是每期开篇的连载小说, 一部基于美院求学经历与当代艺术生态为背景,并糅合青春励志、黑帮武侠等元素的 “通俗”故事。行文并未炫耀任何文学描 写功力和叙事技巧,而单纯依靠对白与事件来推进故事发展。对于身兼编辑和撰稿 人身份的艺术家们来说,文字也是当代艺术创作工具中的一种,无异于对视觉材料的使用,但更加强调的是思维方式而非形 技法。而每期结尾的《给罗马的情书》则有些类似于传统杂志的“收件箱 ”栏目,只是朱建林虚拟出的每篇情书都是在单方面 抒情及读者窥私的过程中发生,并不允许编读往来。

“一个画家根本什么都改变不了,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能把名字留在历史中, 只有成为艺术王才能够开创历史”,《艺术王》如是说。《冯火月刊》也许是艺术家异想天开地“开创历史”的方法,在自我建制框架之下,单向的表达和传播成为了作者与读者的共谋,艺术家和他们的读者们都将获得即时的快感。然而在对传统出版物概念拆解与玩味的同时,《冯火》的模式与结构并没能显得多么超凡脱俗。他们也销售广告— 负责广告与发行的都是哥们, 也就意味着免费劳动。而且,成为长期广告主便能够拥有通常被奢侈品广告占据的封二、封三和封底的黄金位置— 它们通常来自民间美术培训、咖啡馆,以及稍微正经点的画廊展览。艺术家们同样也可以为自己购买版面,实施纸上的作品和想法,当然,这也要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