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拉·立顿|伊曼·伊萨|斯拉夫与 鞑靼|高什卡·马库加|尼克·莫斯
2012年05月07日
|1.克拉拉·立顿
克拉拉·利顿是一位在柏林生活的瑞典艺术家。她的作品通过装置、建筑干预和录像创作等形式,弥散出年轻都市冒险家肆无忌惮的能量和街头流浪儿的足智多谋。利顿的创作十分“街头”:她把搜罗到的城市标志物,如海报、警用路障、交通隔断、废弃的纸箱等重新组合,紧紧抓住了城市生活的心理基础。利顿最新创作的作品是把丢弃在下曼哈顿城街头的圣诞树拾来,在中国城的雷纳·斯珀林斯画廊里安置出了一派冬天的景象。对于纽约客来说,映入眼帘的场景仿佛是一个伤感的仪式,一次季节转换的信号。每年一月的时候,纽约街头总是堆满这些履行过一次宗教职能就随即被抛弃的圣诞树。它们在街头慢慢风干还仍旧飘散着香气。在她的个展“差不多空了”中,利顿把这些将死的松树塞进画廊的展厅,还在展厅里装上了植物生长灯(一种通常用来种大麻的荧光灯)。一面常被用来封锁建筑工地的蓝色胶合板墙把圣诞树和画廊办公区域分离开来。装置中间放了一个严重磨损的,有着几何图案的小型黑色皮沙发,意在让参观者停留久一些。令人惊讶的是,有几棵圣诞树上的金属箔和装饰仍然完好无损。
1979年生于斯德哥尔摩的利顿在斯德哥尔摩皇家科技学院建筑系毕业之后,分别在柏林和斯德哥尔摩艺术学院进修艺术。她曾代表瑞典参加了2007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也即将在2012年5月迎来她在美国的第一个大型个展。展览将在纽约新美术馆举办,由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策展。利顿目前由纽约的雷纳·斯珀林斯画廊和柏林的Neu画廊代理。
2.伊曼·伊萨
在异国小巷中穿行,心头会时而升起一股莫名而奇妙的熟悉感。尽管几乎不可能到过这里,但一束打在某个纪念碑上的光,大楼旁的喷泉散发出的气息,都会触动你的心坎。来自开罗的艺术家伊曼·伊萨从这些超现实的场景中汲取养料,用摄影和录像详尽地记录了这些“熟悉感”的时刻。在系列作品“三联”中,艺术家把这些纪录配对组合,并设置了由三种因素构成的情境,探究被记录的地域及其所引发的记忆蕴含着的关联和独特性。第一个元素是纪录片本身;第二个元素是针对纪录片引发的记忆片段创作的摆拍摄影作品;第三个元素则是客观地投射了前面两个元素的一件新作。观念艺术谱系中,对于商业和展览展示的政治性的关注已为常态,伊萨的“三联”系列也从这一谱系中脱胎而出,它满载着抽象的所指,拒绝简单化的定义。
伊萨近期在德国比勒费尔德艺术中心、第十七届意大利图灵艺术展以及代理她的伊斯坦布尔罗迪欧画廊举办了个展。她还参加了由EungieJoo策划的题为“不受控”的第二届新美术馆三年展:在展览中,她展出了题为“材料”(由2010年创作至今)的系列作品,探讨纪录和纪念的语言。
3.斯拉夫与鞑靼
斯拉夫与鞑靼艺术双人组最近在艺术舞台上极为活跃,《Fillip》、《032c》、《Kaleidoscope》和《Bidoun》这几本艺术文化类杂志都有刊登关于他们二人的报道。在泰特美术馆、纽约新美术馆等艺术重地的展览也能看到他们的名字。但这个艺术家组合对于西方艺术世界来说仍是个谜。这对艺术家组合成立于2005年,他们形容自己为“执迷于柏林墙东面和长城西面那片被称为欧亚地区的小派系,热衷争论和私密性。”斯拉夫与鞑靼频繁地在机构和公共空间内进行创作,创作形式多式多样,从印刷出版物到装置,从雕塑到平面二维作品,不一而足。
他们用实践反思着欧亚地区的一切,大量使用令人难堪的、几近恶作剧的网络用语,做出破旧迎新的尝试。他们最新的装置作品讨论了当下的欧元经济区的隐患,这件由霓虹灯、祷文和地毯组成的作品在泰特现代美术馆二楼举办的群展“我决定不拯救这个世界”中展出。该展览由泰特美术馆与伊斯坦布尔SALT艺术中心合办。一件纪念碑式的装置作品名为《神秘的抗议》,装置上印有这样的文字:“最重要的是,我们重复我们的错误,提醒后代我们愚蠢的程度。”另一件颇具胆量的作品名为《PrayWay》,是一条底部装有蓝色霓虹灯的飞毯。作品《PrayWay》参加了纽约新美术馆的三年展“不受控”。作品把创作者对“定制车”文化和社会性宗教群体的关注结合在一起。
柏林的Kraupa-Tuskany画廊代理了斯拉夫与鞑靼的创作。2012年,他们将在德国斯图加特艺术中心、捷克布尔诺摩拉维亚画廊以及维也纳Secession艺术中心举办个展。同年,将该艺术家组合的作品收为永久馆藏的纽约MoMA也将为他们举办个展。
4.高什卡·马库加
档案保管员、人类学家、建筑师、策展人等等身份是来自波兰的艺术家高什卡·马库加艺术实践的一部分,她在美术馆体系中摸爬滚打,不断寻找有野心的、以研究为基础的项目。在2006年圣保罗双年展中,受到巴西社会结构的启发,奥斯卡·尼迈耶设计的双年展举办场地建筑也为她提供了灵感,马库加创作了作品《没头的骡子》。这个项目由一系列有关建筑的出版物和人工制品组成,没有按照任何等级秩序排列,涵盖了巴西的殖民历史和更广义的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在作品底部,艺术家放置了一小簇大概是过去几届双年展参与者用过的草药,这些草药在当地人看来可以用来驱邪。
2011年,马库加在华沙Zachęta国家美术馆举办了个展。她以波兰当代艺术史中一个异常黑暗的事件作为创作出发点:2000年,著名的波兰籍演员丹尼尔·奥布里斯基走进艺术家彼得·乌克兰斯基在Zachęta美术馆举办的备受争议的展览“法西斯”现场,挥刀划碎了几张身着纳粹军官服的演员肖像,质疑乌克兰斯基为新纳粹主义做宣传。由此出发,马库加在自己题为“关于艺术审查”的展览中,搜集了美术馆档案中大量有关波兰过去艺术审查事件的文献进行呈现。
高什卡·马库加由伦敦凯特·麦加里画廊、慕尼黑RüdigerSchöttle画廊和纽约AndrewKreps画廊代理。2008年她被提名特纳奖。在2011年Zachęta美术馆举办过展览后,她还先后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Walker艺术中心、伦敦白教堂艺术中心、巴塞尔艺术中心和比利时梅赫伦举办过个展。
5.尼克·莫斯
在当代艺术过度强大化、语境化和学术化的当下,尼克·莫斯的作品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这位生活在纽约的艺术家经常受到创作缺少当代形式的批语。素描是他二维实践的催化剂,在此基础上他创作了大量丝网印刷和摄影作品,也偶尔制作陶瓷雕塑。艺术家说:“素描是一种间接媒介⋯⋯素描作品看上去总是没有完成,它记录了一个想法形成之前的样子。”完成一幅素描作品后,莫斯常常会退后一步客观地把它当做创作材料来使用,继而用比如原始的影像技术或是丝网印刷将之转换为另一种媒介。在最近于303画廊举办的一次个展中,莫斯将铝板印刷的档案细致地铺陈在画廊空间里,仿佛在切尔西区刮起一场勤劳之风。这些莫斯自己收藏的个人素描和快照印刷品在空间中堆聚起来,像一本巨大的怀旧之书。
莫斯由柏林Neu画廊和纽约303画廊代理。他在2012年参加了惠特尼双年展。艺术家25岁的时候(2005年),他的作品被纽约MoMA博物馆永久馆藏。他2003年毕业于纽约库伯高等科学艺术联合学院。近期的个展有:在纽约303画廊举办的展览“追求新图像的可能性”;在明尼阿波利斯Midway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展览“穿孔”;在东京吉井裕美画廊举办的展览“可逆的表面”;以及在法国香槟阿登区FRAC当代艺术基金会举办的展览“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