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艺术在社会文化中似乎始终处在一个被误解与边缘化的境地。在中国大陆乃至台湾,声音艺术收到的排斥并无不同。八月刊艺术界试图深入这一边缘群体,简要梳理组成这种文化的众多人物、作品以及事件。FM3、颜峻、邱志杰、李振华、姚大钧等其他人物共同参与并影响了中国大陆反复重启的声音艺术历史。台湾文化行动主义者许雅筑策划的《台湾噪音肆说》子题中包括有四篇文章:黄孙权由社会脉络谈及噪音与新自由主义社会秩序;王墨林与黄大旺由身体的角度讨论噪音身体对资本主义排除结构的反抗;对廖铭和(Dino)噪音创作中物质历史的追索;澎叶生自述创作中对物质体系两种不同方式的探索。另外,我们特别委托上海声音艺术家楼南立将中国古代书画《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作为命题图形并进行声音化,创作出全新的当代电子原音作品。
中版其他的专题文章以个案的方式探讨了艺术中的权力问题。孙冬冬描绘了贯穿季云飞水墨画的政治寓言;艺术家蒋志“尽量避免‘陈述’”,却从自己策划的最新的个展中推断出自己和“人人”的关系;建筑师王家浩以石青的艺术实践为文本,解构对权力和展览的修辞;林昱阐明了鸟头用“胡乱”拍摄应对主流摄影美学的意义所在。
在第十六期《艺术界》上版中,我们不仅能读到基托·聂多撰写的卡塞尔文献展及其举办城市的全面评论,和斯蒂芬妮·贝里以乐观语调谱写的一曲关于雅典的当代艺术哀歌,对古尔斯基的照片隐喻功能的争论、对画家龚剑和表演艺术家胡向前的介绍也收录其中。此外,我们也能读到一场与舒门·巴萨关于“后匆匆主义”悠闲且严肃的对话,以及没顶公司和LuckyPDF两个艺术小组网络上的交流内容等。
六月和七月有诸多展览值得评论。通过本期展评,我们携读者环游第九届欧洲当代艺术双年展、2012巴黎三年展、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赵要、张慧、波拉·彼薇、杨心广、张鼎和宋琨等艺术家的个展十个,以及发生在台湾、香港的新近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