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生产

美术馆生产

像本期封专作者杰弗里·约翰逊说的那样,目前,中国正经历着“美术馆的大跃进时代”,每年平均有100座美术馆兴建起来。然而,本期客座编辑蔡影茜却说,国内轰轰烈烈的美术馆建设也可能标志着全球美术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艺术界》新一期封面专题“美术馆生产”试图认清中国的美术馆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潜在的解决方案。其中,唐克扬从以城市建设和建筑空间美学的角度审视美术馆;比利安娜和晏斯·霍夫曼探讨了美术馆的展览制作和策展实践的问题;蔡涛对艺术史中的美术馆知识生产做出了自己的评判;刘迎九对私人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职能做出了明晰的阐述;我们的编辑团队同时也对中国美术馆收藏和公共教育进行了调查。在专题结尾,艺术家曹斐献上了她带有讽刺性的小说《馆林外传》,不失为对前文的一次致意。

  • 中国美术馆的大跃进时代

    美术馆建设的热潮伴随着中国过去三十多年 城市化进程以同等的高速度空前发展。目前,全国 各地正以平均每年100座的速度兴建新美术馆。

  • 在通往美术馆的路上

    似乎任何和“文化”紧扣的事体都免不了魅惑 和去魅的并存,“美术馆”这样事物在二十世纪末中 国的兴起也是这样。

  • 美术馆: 美术史知识生产与制度性保障

    20世纪前半期中国美术史中的绝大部分问题都涉及了跨语境交流的现象,如何将这些被历史尘 封、被政治文化屏蔽的课题以美术史的专业叙 述、以展览的生动形式传达给公众。

  • 策展与其机构体制在中国: 对话晏思·霍夫曼 | 策展作为干预

    独立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和艺术家胡昀与2012上海双年展联合策展人晏思·霍夫曼展开对话。对话围绕晏思在上海双年展的策展工作,以及展览制作者在中国艺术机构体制中的位置展开。另外一篇文章“策展作为干预”便试图讨论这次对话未能涉及的关于在地方语境中制作展览的一些问题。

  • 从破坏到同构: 艺术家实践与美术馆的三个案例

    在2000年之后,直接针对美术馆体系的艺术实践一方面凤毛麟角,另一方面由于艺术市场的逐步兴起与美术馆建设的蓬勃发展给了艺术家更多与美术馆谈判和合作的机会。

  • 民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责任

    传统上,公立美术馆应该主要承担着作为公民教育一部分的公共教育职能,然而由于我国对于体制化教育的侧重和强调,处于公立美术馆中的公共艺术教育往往很难脱出培训或讲授式的传统教育模式。

  • 馆藏抽样报告

    中国现当代美术馆艺术品收藏的现状与艺术史书写和美术馆本身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相对于传统的博物馆以藏品及其保存、研究为主体的博物馆学,中国现当代美术馆自诞生之日就已经处于全球艺术史书写、机构运作、展览制作方式转变更新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