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闪:一个人的岛屿
| 2011年03月28日
金闪在站台中国的个展是对一个长期计划的现场展示。这个名为“一个人的岛屿”的计划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他在工作室所拍摄的50部“日记式”录像短篇,另一个部分是他在同期撰写出的一批数万字的文稿。整个计划长达一年半的时间,又是一次艺术的马拉松。在2010年的中国当代艺术,还有另外两次马拉松式的艺术实践受到了关注:周斌的“30天”行为计划与卢征远的“84天,84件艺术作品”。相比“一个人的岛屿”,周斌与卢征远的艺术计划更具有一种强迫性,每天一件艺术作品的基本规则像是一种测评艺术家身体与思维极限的方法。虽然,金闪也有对某种强度的关注,但就计划呈现的结果来看,这种强度更多地释放在了他对于物理空间的限定上,将工作室设定为一座孤岛,在一个假想的封闭情境中去尽力实践个人维度的开放。
金闪在序言中也承认文稿中的篇章与段落无法充当录像作品的说明书,即便两个部分拥有一个共同的起点,但随着两个部分各自拓展,文字部分越发在施加给读者一种向外的推力,相对的,录像部分则始终在强调一种向内的维度,所以,两个部分叠加在一起会产生出一种令人不悦的分裂感,假如这是金闪希望的,那么他做到了。不过,金闪似乎又在有意识地弥合两部分语言主体之间的间性,他一方面很关注文字具有画面感,色彩与动作的描写格外显眼;另一方面在录像作品强调文本的意义与价值,最明显的例证就是他为录像作品所取的标题,有的颇含玄思,如《自我之球》、《世界》,有的充满隐喻,如《两个国王》、《哑巴的魔术》。不过,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录像部分是他们了解整个计划的唯一有效途径,或许因为这样,展览现场的录像并不是在按“日记”的时间顺序在播放,而是将50部录像零散地布置在整个空间中,文本中的错乱感附体在了展览现场中。这样的现场让人想起陈晓云之前在北京香格纳画廊展出的三频录像装置《为什么是生活》,意在激发观众的临场体验。
们可以看到金闪在三个凳子上轮流移动,用手指挠一本字典,一边冲头一边发出嗒嗒嗒的声音,嘴里咬着汤匙头上下有节奏地抖动匙把,面朝墙双腿夹着拖把用棍头杵墙,手拿毛笔在画一只手拿着毛笔画一只手……以及类似以头戴很多顶帽子塑造出的“滑稽”形象;从远处扫视这些古怪的行为,你会发现在这些录像中所具有的连贯性的形式态度,虽然它对外宣称是某种基于生命体验的语言投射,但从语言的角度看,它更像是在无聊情境下展开的一次观念形式的自我活动,而重点是在突出活动本身,由量变引发出一种质变,这其实一点都不古怪。 Sun Dong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