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湖:一天

展览现场 2009 深圳J&Z画廊 从上至下:白云(2009)(日光灯管、 灯架)、数星星(2009)(陶瓷瓦片)

如展览主题所言,李景湖面对的是一种日常经验,从其所使用的现成品的属性上也能看出来,他使用那些通常隐没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但试图让它们从庸常中浮现出来,令它们能够发出令人惊异的光泽。李景湖尤其强调对日常物品的经验转换,比如老房子上的瓦片,它们被裁剪成星星的形状在地面上铺开,叫做《数星星》;再比如家居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它们被按颜色归类,以光谱的序列沿着阶梯排列,叫做《彩虹》。在这种转换中,一种抒情诗的基调被建立了,就像诗行中的词语一样,物品以另外一种方式被我们注视。

当然,任何一种日常经验都是有其特定背景的,李景湖的“一天”——正如展览的英文标题“one day in Dongguan”(东莞的一天)所示——落实在一种地方性经验中。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典型样本,起码在主流媒体上是这样的。但对于李景湖来说,东莞是他成长与生活的地方,他首先敏感的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急速现代化(官方的积极论调是东莞20年走完百年路)对传统生活样态的改变,既是对他及当地人的生活,也是对那些外来民工们的生活。

厂房代替了祖居,农民变成了工人,村庄变成了工业园,这是当下的中国人熟知的经历,但是现代化、城市化、全球化,这些早已朗朗上口的抽象概念一旦落实到具体的经验上,总会生出一些枝节。对于李景湖来说,东莞所发生的那些变化很难被总体化地叙述——既不是改革开放伟大胜利的故事,也不是现代化“劣托邦”的故事——故事总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也是由一个个不同的视角所构成,它们无法被处理成社会学、经济学或者别的什么学科中的抽象数据,也无法被加工成那些伪人文主义的空洞哀叹。

“对时代完全不抱幻想,同时又毫无保留地认同这一时代”(本雅明),李景湖的故事是在这样的姿态中展开的。虽然在这种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李景湖的抒情不可能不包含着乡愁,但并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乡愁。在他那,乡愁不是来自过去的传统,也不是来自理想的未来,而是此刻的现实。他置身于那个或许可以称之为“草根”的现实之中,视自己与那些来自异乡的民工为同类,以尝试着发现那些未被各种意识形态过滤的经验,并试图发掘出一种美学的救赎力量。简言之,李景湖是在创造一种重新面对当下的方式。

这个展览中的《云》与《工厂》即是对工厂经验的改造,厂房顶棚上的日光灯管被李景湖排列成云的形状,而生产劳动则被置换成健身运动。在展厅里,穿着运动装的工人在健身器械上忙碌得满头大汗,器械发出咔咔声,就像他们每个工作日都能经历的那样,但是某种经验的方式却被改变了,劳动似乎从工具状态中解放了出来,成了一种自为的活动。任何一种生活都具有重新被经验的可能,人们可以摆脱自身经验的囚牢,这大概就是李景湖希望人们能体会到的。     鲍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