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松:抽象

展览现场 2009 佩斯北京 从左至右:革命万岁 ( 2009)、看老虎(2009) 摄影:蒋鹏奕

李松松在佩斯北京的最新个展名曰“抽象”,但实际内容却是具象压倒抽象,有形盖过无形。风格是典型的李松松风格:奶油似的颜料在画布上层层厚涂,画面看上去就像是盛在盘中的冰淇淋。内容也是典型的李松松内容:不同的色块和画布并置拼接,形成对原始摄影形象的一种朦胧的重构。最终成品的实体感极强,厚实而精巧的肌理让人很难想象这惊心动魄的实体之外还有别的什么。

然而,李松松并非以纪实风格作画,“抽象”展上展出的作品中没有一件追求的是史实和形象上的准确。尽管有的图像取自历史题材,有的取自日常生活,当艺术家巧妙地将原图最终呈现在画布上时,文化层面上的虚构胜于了艺术层面上的临摹。

李松松以往的作品明显更偏重历史题材。例如2004年他在中国艺术文件仓库(China Art Archives and Warehouse)的个展就汇集了依据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一些照片创作的绘画作品。其中一件名为《广场》(Square,2004)的作品,展现了一个追悼者的海洋,人们因毛主席逝世的噩耗垂首默哀。艺术家从未赋予这些作品明确的叙事目的,但当中的政治内涵和作者成年后对那段峥嵘岁月的迷恋却呼之欲出——然而出生于1973年的李松松从未亲身体会过那个年代的真实重量。

在“抽象”展中,李松松的绘画作品转而关注较为日常的事物。名为《小朋友》(Kids,2009)的作品取材于艺术家的妻子——画家聂幕孩提时候的肖像和幼儿园的班级照。而作品《救生筏》(Life Raft,2009)则选取了飞机安全卡上的一个画面,乘客身穿救生衣,整齐地坐在一个紧急救生筏上。

“抽象”展上展出的作品在形式上延续了作者一贯的风格,即将分别画在一块一块的画布或者铝板上的油画和丙烯画组合在一起。尽管缺乏一致性,作者此次对色彩的运用更加自由:图画的色彩如天气般变化无常,一会儿为一幅本是黑白的图像染上淡彩,一会儿又将静态场景表现得晦暗无光。许多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面目模糊不清,从而使观众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投射进来——例如名为《但愿人长久》(Wish for Long Life,2003)的作品表现了一个为健康举杯畅饮的家庭,家庭成员五官模糊的脸孔就像一块块空白的画布,任由观众将自身映射其中。反之,在另一些作品中,丰满的颜料色条深刻阐释了人物的形象和面孔。《公敌》(Public Enemies,2008)是一张双联画,其中一张表现的是上海袭警案犯尽人皆知的大头照和凶器,另一张展现了警察局的外景。

李松松的作品上遍布用调色刀的利刃塑造出的凹痕,将媒介的物质属性发挥到了极致。但与此同时,作品在对源图像的细节呈现上就只是点到即止,让人联想到政治,却不挑明。李松松为我们提供了观看或处理现代中国文化想象的其他方式。那些以历史事件为出发点的绘画重现了在艺术家身上留下烙印的某些历史时刻,尽管当时的体验现在我们仍无法触及。另一些作品则更进一步,对于平常看不到的地方(视角)进行了想象。名为《面罩》(Oxygen Mask,2009)的双联画,其中一张再现了飞机安全卡上的一幅示意图,一个成年人正在帮助一个孩子戴面罩,另一张则反映了这幅图景从后边看过去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这两张图将教育型艺术和空间维度的问题结合到一起,将视角还原为源自外部的假想,其轮廓界定了我们自身生活的叙事性。     贝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