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铁海:甜品

 

展览现场 2010 上海当代艺术馆

周铁海把他“甜品”项目最近一次展览做成了一场异彩纷呈的甜点盛宴,嘲弄了作者身份、政治、时 尚以及自负心态。上百幅小型油画挂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古根海姆似的螺旋回廊墙上,画的是可爱 的老一套:甜蜜过头的小资情调——精致的杯装蛋糕、法国厨子在试吃果酱、漂亮的红唇咬着一 颗樱桃。错位的卡通画中间零散点缀着学院派作品和弗拉戈纳尔等法国艺术家情色细密画的仿 制品。一堆女孩儿噘嘴躺在沙发上,拿着冰淇淋摆出各种姿势。曼·雷的经典的超现实主义摄影 作品《安格尔的小提琴》也在引用之列。另外还有作家,但表现方式更为隐蔽,其中一幅也许具有 关键意义,画的是从空中俯瞰纪念诸多法国文化英雄的先贤祠,其中包括伏尔泰。

尽管周铁海是学油画出身,但他也是出了名的很少亲自动笔。一般来说,他负责选择图像,监督作 品完成;其他人则负责画画,执行艺术家的构想。《骆驼》系列是这一工作方法最重要的实例,“甜 品”延续了类似的工作方法与诙谐的基调。

周铁海为我们献上了一连串法国政治、社会和文化里的大俗套,而且他开出的单子不仅限于油画。 开幕式上有十二款订制甜点供您挑选,除此之外,还有一篇烫金花体字的法文解说词,辞藻华 丽,对此最好的理解也许是艺术家想以此华而不实的形式影射当代艺术批评。甜品的设计者叫理 查德·图瓦(Richard Toix),是法国圣伯纳一家叫做“激情与美食”的餐厅的主厨。而解说文章则 由法国人顾磊克撰写,顾磊克年轻时曾在中国写过不少有关中国艺术圈的评论文章,后来回国专心 搞学术。每款美味的甜点都有一个法文名字:外交官、法官、部长、教授、警察、告密者、舞蹈家、洗 衣女工、金融家、小丑、捡破烂者、破坏者。开幕当晚,MoCA挤满了上海(外国)名流,包括不少外 交官和律师,人人都是鉴赏家。甜品讽刺了某种小资情调,但同时也从字面意义上讨论了品味的制 定规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精,最终的问题是,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

曾经有人问过周铁海这个项目的意义,周铁海回答说:“就是为了做些甜的东西给西方人吃”。这种说法也许是 对上世纪9 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批评。正如当时中国艺术家老有这种讨好的欲望,每次针对西方消费群 体谈及中国艺术也似乎必须要有文字上的阐释(眼下这场展览也不例外)。周铁海颠倒了上述整个逻辑:图画 本身毫无顺序可言,唯一的秩序来自文字文本,而这一文本又是用艺术家听不懂的外语写成。这里面显然看 不到什么明显的中国元素。只有观众才能为这些随机悬挂的图像片断赋予叙事秩序,由此在观众与绘画(而 非画与画)之间产生了某种拓印关系。

但千万别在这些天花乱坠的阐释和熟悉到令人恍惚的图像中迷失了方向,即使这是周铁海所计划的一部分。他 延续伏尔泰、拉伯雷、莫里哀一贯的传统,戏仿整个社会,尤其嘲笑了我们——亲爱的观众。他不给安慰,不给 解释。他不真诚得非常真诚。因此,文字既是理解展览的重要通道,也是转瞬即逝的无用载体。本次展览思 考了文化价值的出口与神化,但同时也是一个纯粹的双关语。据说当年周恩来被问及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时,总 理幽默地回答现在还言之过早。对此周铁海也许会表示同意。幽默地。墨虎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