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折扣店:特殊环境特别策略
| 2010年10月01日
“青年折扣店”是一群在上海的年轻艺术家们发起的艺术项目,展览被他们做成了一家移动的艺术品商店。首站于2009年底在上海M50创意园区内,这次转移到北京。参与项目的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关系网络,收集身边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将它们展出销售,每次展览作品都会更新,承办的画廊既提供场地,也对其活动进行推广帮助销售,而购买者则可以享受到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或许,这样的“价格优势”是年轻人为了让项目持续下去而显现出的某种老成,但他们在作品中却也不惮于表现自己的“年轻”。作品尺寸小,体量轻,话题轻松活泼,包括无厘头语调在内的各种个人化的表达方式,体现出艺术家对自身创作的自信,也成为了展览的一大特点。和上一代从 “地下”崛起的艺术家不同,作为在全息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知识密集型教育下建立起来的认知方式,使他们更关注个体与内在精神的坦诚对话,对身边事物做出即时的表达。
艺术家高铭研、李牧、卢佳炜和唐狄鑫,曾作为“舒服小组”的成员被波罗的海三年展邀请,在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居住和考察。初到那里的高铭研买了很多旧书,语言不通便找人把其中一部分翻译成中文,依据这一知半解,他用纸雕塑的方式,把他对那些书的理解重新呈现在这本书上。《维尔纽斯的梦》是李牧游走在这个城市的“手迹”,陌生的小城美丽安宁,却只能逗留,一个人的旅行不免让回忆重现,记忆尘封,幻想盘旋,信手涂鸦或许是那些感触无人交流的一个出口,这种既童真又富有中国城市特色的交流方式,成为李牧作为一个异乡客留在维尔纽斯的梦。卢佳炜打包购买了一家倒闭的模型公司剩余的库存,于是便有了《制造世界》,他用自己的逻辑方式,重新组合出一个充满个人幻想也夹杂社会现实的异想世界,近看会陷入一个个紧张混乱的局面,远看则是一场充满调侃,荒诞如孩子般认真的游戏。胡昀的纸本水彩,用微小精确的局部特写概括他对事物的整体理解。陆永磊的油画,一根晾衣绳系住回忆,拿到阳光下晾晒;苏畅的立体装置画,记录了那些成长岁月中,既熟悉又常忽略的生活痕迹……
类似“青年折扣店”这样由年轻艺术家自发组织的实验项目,在过去两年内出现不少,如地摊画廊、观察社等,它们作为一种非传统画廊代理模式之外的尝试,固然能看成是对匆忙搭建的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一种有益补充,但这类自发行为是否也在反映年轻艺术家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无法自觉维系实验工作的生态系统呢?显然,实验性的艺术精神的锻造,艺术思想框架的建设和完善,都需要充分展示作品的时间和空间。但像支持“青年折扣店”的Mommy基金会这样的非赢利组织在国内可谓是凤毛麟角,所以,在用策略打了头阵之后,眼下年轻人们结伴登台多半还是在姿态与声势之间徘徊。 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