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德科·索拉科夫:我想念社会主义,也许

展览现场,2010,北京常青画廊,摄影:奥克·泰勒·史密斯

以此为题,保加利亚艺术家奈德科·索拉科夫近期在常青画廊的展览表达了一种对社会主义的模糊态度,这种态度明显地体现在分布在画廊两层空间的多种媒介中——影像,绘画,涂鸦及文字——艺术家通过这些媒介传达他对生活和艺术复杂而诚实的想法。对索拉科夫而言,保加利亚只是一个典型例子;他的作品敏锐捕捉到一种在许多当代人的灵魂中蔓延的时代思绪,而无关国别——渴望与嘲讽,纯真与幻灭。

进入展厅,观众首先看到巨大红墙上方一双半眯的白色眼睛,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老大哥”的形象。在大厅地面,有七张颜色不同的,像幼儿园风格般的绒面沙发,七张沙发的形状分别是展览题目“我想念社会主义”中的每一个中文字。每张沙发前是一台小电视和耳机。 整个空间传达出一种颜色被统筹后的严肃以及心理上的简单,这既是艺术家所揶揄的,也是他渴望的。在这个无处不受老大哥监视的游乐园中,规则、角色的明确以及奖惩分明反而让人安心。

与大厅整体气氛不同,那些短则七分钟,长达六十分钟的影像作品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其中很多都记录索拉科夫本人的活动,他就像一个有强迫症的自我记录者一样,通过语境调换不懈地寻找真理。其中一个影片展示了一栋国家大楼上国旗迎风飘扬,然而建筑如今却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识形态意义。另一影片记录了一个废旧的城市广场水泥,涂鸦,被遗弃的物品以及一条吠着的狗与社会主义时期辉煌的老影像片段穿插对比。这里随处可见艺术家质询、批判的态度,特别是通过他刻意使用的业余拍摄手法表现出来。

索拉科夫喜欢在墙上涂鸦,留下一些色情的信息,或者在装饰性的壁纸上画下一些不容易被察觉的小人。他经常在综合媒介作品中写下文字,一些关于故事里的真实而无形的主角的奇闻轶事,这些角色往往通过一系列哲学式的抽象风暴,如梦境、隧道以及昏睡的第三只眼,穿越生活的岁月。在这些宏大的主题背后,没有丝毫的做作,然而它们的高度主观性意义以及壁纸上那些目无法纪的书写,都有赖于老大哥幽灵般的无处不在的注视,才能获得意义。

索拉科夫不肯定他究竟是不是想念社会主义。他的怀旧情愫来自对成年、现实、理想的幻灭,纯真的失却。然而这些情感并不是那些在社会主义下成长的人专有的;资本主义阵营中相对应的反英雄人物霍尔顿·考尔菲德(《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角)也有。它们属于那些过去曾经相信,而后来发现生活突然变得异常复杂,于是奋力在无趣的相对主义中寻求某种支撑物的个人。在后社会主义、中年、主体性的、无梦的冷酷仙境中,鲜有几场战役如风车战役般具体真实,也鲜有几样武器如堂吉诃德的木剑般锐利鲜明。 达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