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永会: 古籍字体的电脑化

浙江民间刻书体

电子媒体和信息时代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印刷文本以及字体的看法。然而新技术带来的新的字形美学,有时也难免让人感到过于冰冷、呆板。于是,复古字体开始流行。应永会就是其中一位吸取古籍汉字字形创造电脑字体的设计师。

你现在读的这篇文章(包括《艺术界》大多数文章的正 文)所用的印刷字体,是宋体的一种变种。所谓宋体,是宋代雕版印刷术兴起以后,为适应印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它 的特点是:结构匀称、横细竖粗,为了避免幼细的横笔画在反复印刷的过程中磨损,在横笔画的端点,都有一个小小的变粗 的处理(就像一个小三角)。因为是在明代流传至海外,在日 本和中国港台地区,这个字体也被称作“明体”。

左:浙江民间书刻体。 仿浙江绍兴地区民间刻书坊常用的字体, 是宋体的一种。右:亳州小楷书体。 参考明朝嘉靖年间安徽亳州地区刻《大明律》所用字体, 是一种小楷字体。

楷体也是古代印刷中常用的字体,带有更多书法的痕 迹,把宋体和楷体放在一起比较,更能看出从书法体到印刷体的区别:为了适应后来发展出来的活字印刷,宋体比楷体更加讲究字体的匀称、和“方块”的统一,因为笔画更细,也 更适合高密度小字体的印刷—这对中华文明的知识现代化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方便。

现在,经历了“ 知识大爆炸”,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 代”,恒河沙数般的信息在传统媒体和电子媒体上传播,承载这些内容时不得不用到的字体,也必须随之变化。和当年一 样,字体的变化,总是为了适应传播技术(载体)和阅读习惯, 这就意味着适合传播的字体的总趋势是走向“更加平滑的笔 画、以及更加匀称的结构”以适应更加高密度的印刷排版、以及各种电子显示器,但从情感的层面,这样的字看多了,难免让人觉得冰冷和乏味,于是,人们又开始怀念早期的古籍字体 (无独有偶,西方拉丁文系统近年来也开始流行复古字体), 应永会就是其中一人。

应永会,浙江宁波象山人,少时爱旧物,成年后赴上海从 事平面设计工作。过去几年来,他一直在利用私人时间整理古 籍字体,把用于古代刻版印刷的字体改进并计算机化。如今, 他的浙江民间书刻体已经完成了五千字(繁简都有),亳州小楷书体则完成了两千余字,与此同时,他又开始重拾几年前做 过一阵子的汲古书体。

浙江民间书刻体运用案例

浙江民间书刻体是应永会用时最久的一款字体,顾名思义,它来自绍兴一带刻书坊常用的字体。应永会初次见到这款字,是通过传统古籍的影印版,后来他看到日本欣喜堂发布的汉字字体,发现了以中国古籍字体为蓝本制作电脑字体 的方法,遂兴起自己的造字工程。浙江民间书刻体作为宋体 的一个变种,基本字形非常典雅,木活字的磨损更令刻书别 有一番感性的古朴,这正是此款字吸引应永会的地方。

把古代木刻活字所印的字体,变成现代电脑上的字体, 需要设计师特别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每个字大小以及字与字间距必须调整一致;笔画的疏密和粗细也需要调整;一些撇、 捺笔画因保留书法痕迹,往往比较夸张,就需要将之收拢;考 虑到现代书籍通用的排字方向是横排,还需要进行微调,使原先用于竖排的字形,也能适应横向排列。

为了保持古籍字体的特点和质感,与大多数字体公司和 设计师用相对统一的部首和偏旁拼字的手法不同,应永会采取的是一个个造字的方法—虽是在纸面和电脑上工作,却 和古代刻字工一个一个以手造字的手法并无不同。所以应永会造字,一是速度非常慢,二是每个字都独一无二,不同字中的同样偏旁会略有不同,这样就能尽量保留原来的字形,也就是原来的韵味。为了让这套字能够真正用于传播,他也特别制作了简化字。

国内现在古籍字体很少,未成系统,加上知识版权法贯彻不力,盗用成风,大型的字体设计公司也无法获得与投入匹配的收入,独立字体设计师的工作更是成为寂寞而不求回报的事业。对于应永会每天造字,更像是日常生活中的怡情养性。我倒是希望乘着这股字体复古的潮流,能建设起良好的字体发布出售平台,让更多人和机构把汉字古籍字体做成电 脑字体,并通过梳理和研究,做出适合电子屏幕显示的—无论在怎样的媒介上,我们都应该读到更美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