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伦·赛特:焦虑为艺术家的工具

《视频艺术手册》,2011年,高清数码视频,14分43秒

凯伦·赛特自称是一个写作者,她对于影像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明显有别于当代艺术中流行的、不断被讨论的图像观念。赛特自己撰写所有的剧本,她乐此不疲地在叙述方式和叙述结构大动手脚,她编排有趣的、冰冷的、荒诞的、直白的旁白、独白与对话,她用各种手段不断干扰任何可能形成的话语模式和受众的接受⋯⋯

赛特是布莱希特的“后代”,她把间离效果推进到文本叙述的层面,辅之以不断出现的打破观众体验的小动作:《视频艺术手册》中诡异的旁白提醒观众字幕的作用;《梳子》里的英文配音冰冷生硬,语速似乎也无法完全对上演员的口型;在被广为提及的作品《镜子》中,演员像接力般地进行快速对白,如此等等。赛特最擅长的,是将单一的叙述拉伸为多个复杂的、互相穿插的层面,让文本和故事互相拆解,让故事衍生出的故事变成文本形式的必须,也乐于把文本本身变成故事的要素。在《四季》中,一个叫斯特拉的女人因为陌生男邻居的噪音过来投诉,而在重叠的时空里,她又是被这个男人谋杀的受害者。这个不可能发生的故事成为诉说爱情体验的最佳脚本,极端的谋杀和日常的交流被双重的、甚至是多重的叙述方式编织在一起。

但更重要的是,这些精巧的手段并没有脱离电影本身的需要。爱欲、焦虑、死亡的阴影贯穿在赛特电影中,她的电影从不离开这些总是不在场、却无时无刻决定了我们生存的要素。只不过,赛特无意于将这些要素在叙述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心理区域中放大,也没有向我们投下一个精神自恋狂的阴影。赛特观看世界的视角既具有极强的私人性和诗意,也属于一个更大的有关“真实”的讨论。这决定了她的创作与当代艺术不可避免地产生交集。在电影《梳子》里,她让一把金色梳子成为男女主角相爱的象征,围绕它铺叙了一个六部曲的故事。在这部一小时之长的电影中,男女主角的对话常常呈现为互相无法理解的自言自语,似乎两个在黑暗中无法碰触的爱者,只有一把梳子成为这段爱情唯一的支撑。在《梳子》里,爱失去了实质,沦为一个无底的象征,一次没有终结的诱惑之旅。任何真实的可能性—事件的、文本的、失去叙述主体的—都在这个虚无的情境中失去了意义,就像那把闪烁着不在场和在场两种光芒的梳子,在任何意义效果之外,凝聚了所有的注意力。

赛特所探讨的这些主题也向我们通常称之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发出质疑。《视频艺术手册》以一场即将发生的引发电力瘫痪的太阳风暴为引子,以一个能继续维持人们沟通的鸭型电话形象为结束,呈现了信息社会和娱乐社会中人的处境。“即将发生”成为整个故事的关键词,在一个“即将发生”的世界里,一切真实都是临时而无效的,我们像瘾君子一样,被那个从不存在的东西诱引着存在,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出的新意识形态中最有效的武器。与基督教“耶稣受难”的模式相反,意义不由已发生的事件决定,时间也不被这样的事件真理化。我们的生存,被抽去了救赎的时间、历史的时间,像电影里所说,活在由“一种语言的流失营造(出)的浪漫化记忆”里。作为创作者的赛特,在她熟稔的形式和技巧之外,是否也意识到,精神生产也面临着相似的危机? 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