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拉·彼薇:分享,但不公平

《打圈便成艺术》,2 010年,人造织物2 4张,尺寸可变

这是波拉•彼薇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她的作品强调图像本身具有的力量,也常在数量和体积上做文章,因此开幕后的一些媒体评论里就出现了“噱头”、“浪费”这样的字眼,这种质疑虽然简单粗暴,却也反映出当下中国观众不再轻易买“大牌”账,对于当代艺术持有更加冷静独立,并容许不同意见的态度。也许展览开幕时另一位艺术家的表演活动让大家分了心,大型装置“鸡尾酒会”的设备又在开幕当晚出了一会儿故障,不少观众趴在五楼的栏杆上期待设备正常运作后的奇观。我因此又去看了一遍展览,像读第二遍书一样收获不少惊喜。

艺术家与策展人用心良苦,处处留下紧要线索:在二楼与展览同名的作品《分享,但不公平》里,400个红黄相间的尼泊尔手工枕头吊挂在天花板上;由大量人造珍珠组成的“谢谢你海洋”灵感源于上海的小商品市场里廉价又鲜艳的塑料珠子……对许多观众来说,异域文化、宗教生活和电视里的旅游节目一样,只是猎奇和轻松娱乐,但是在几件作品的反复提醒下,就不难发现艺术家对一些争议问题的态度,以及其重复叠加营造的壮观背后对于个体与群体关系的批判性思考。

人乐于分享、又需要独处,因此势必处于接受现实时经历的紧张之中,终其一生也不会得到解决,人们因此想出各种缓解之道,也许加入某些团体,也许独自在暴食中得到片刻释放。五楼回廊里的《三联画》是艺术家耐心悬挂大量缎带后拍摄其叠加的侧面效果的摄影作品,

对于三楼的《打圈便成艺术》,如果观众尝试躺在熊皮圈中间的长凳上(缺乏防卫能力的姿势),一张张熊皮将会占据人的整个视野,并有迎面而上的质问之势。在这些作品里,艺术家既是爱玩游戏与做白日梦的孩子,也是经验老到的心理咨询师,与观众在一个能够接受“游戏”规则意义的幻想地带进行对话,在那里人们更容易体验到趋近自由、恻隐心与内疚感……

《鸡尾酒会》是艺术家2008年的一件作品,在本次展览期间每隔半小时运行十分钟。工作人员打开阀门后,九个巨大的水龙头会释放出九种不同的液体:水、橙汁、薄荷汁、杏仁汁、甘油、红酒、黑墨水、咖啡、化妆水……它们最后会回到底部的九个金属水槽中。奇观对于平庸的否认也许是无力的,但由此引发的幻想依然能疏解处理现实的紧张。观众经受着视、听、嗅觉等多重感官刺激,在液体飞奔直下的白噪音中重回某个日常生活片段。而每当作品运行结束,水流戛然而止,就像是平日里做完家务关上水龙头的那一刻,在简单机械的洗涤流程里获得的片刻恍惚和休憩就此结束,我们又做好了再次幻灭(去面对挫折)的准备。

卢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