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
2015年06月26日
|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馆藏的19世纪翠玉白菜高18厘米,因其天然的斜面、精细的雕刻而负盛誉。白色的菜帮部分粗壮且不透光,象征着纯洁;而嫩绿的菜叶及附着在菜叶上的昆虫则代表了生命繁殖和富足—几乎很难再发现另一件如此高贵的白菜雕塑。尽管在中国语境中,“白菜”因为谐音“百(摆)财”吉祥而成为最受欢迎的民俗工艺品,其丰富的意涵也呈现在诸多艺术作品中,并被赋予更多主题——易逝、引诱以及变幻。
沈少民在他的“实验田”系列中用仿真骨头来替换白菜纤弱的菜叶,创造出了一种混杂的形式。在黑色幕布前,白菜混在动物头骨之中,历史已被摒弃,它们更像是17世纪珍宝馆中的藏品。而在桔多淇红遍网络的“梦幻中国白菜”系列中,艺术家使用了与16世纪风格主义画家朱塞佩·阿尔钦博托(也许是首位拿白菜意象来呈现人胸骨的画家)相似的创作方法,用白菜作为元素拼贴出特定的女性形象,女性身体的性感赋予了这种平凡蔬菜以独特的意味。赞比亚艺术家斯塔里·穆瓦巴在创作中则更多地涉及这种绿叶菜类的生物特性,并且用它去探索民族主义的概念,以审视移植中国经济殖民对赞比亚农业实践的影响。穆瓦巴将白菜叶用黄、红、蓝(赞比亚国旗的颜色)三种墨水浸泡,结果发现即使菜叶的颜色有所改变,它们的经脉仍旧和原来一样。
文:凌明
翻译:胡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