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界面:意义在此显形

爱德华多·巴苏阿尔多,《结局的尽头》, 2012年, 铝
爱德华多·巴苏阿尔多,《结局的尽头》, 2012年, 铝

KW近期的展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接近太阳的机会。发光的红色表面出人意料地在黑暗中显现:那是凯瑟琳娜·西维尔丁的影片《午夜凝视太阳》(2011-2012)中的太阳。巨大火球的迷人特写来自NASA搜集的数据,这些动画对神秘恒星的表面形态进行了动态呈现。这是策展人艾伦·布鲁姆斯坦在KW的最后一次策展,她用这一影片拉开“神秘界面”的序幕。30多位艺术家用作品对“界面”展开了质询,而不是依赖于形而上学的解释。安迪·霍顿的墙面装置用无数闪烁的眼睛构成闪亮的星空,人们对宇宙的理解渴望、对神或灵性的身后世界的幻想被恶搞了一把。

展览中的许多作品关注的是当今数码世界里的界面文化。比如艺术组织Auto Italia South East的影片《我的肌肤与数据世界交战》(2012),展现了超现实网络社会在客体化过程中出现的强迫性自我主张。影片分析了市面上的美容产品是如何利用女性在审美上的自我担忧的心理来进行宣传,女性,成为“她工厂”——一个再生与欲望的容器,工业化、均质化性行为的产物。这是展览中为数不多的似乎带有批判色彩的作品,然而大部分作品信息传递是否有效,逻辑上能否自圆其说还值得商榷。

艺术家苗颖将人们对苹果手机的技术狂热与生活中对精神维度的渴求联系起来。《APP催眠》将苹果手机放置在金字塔形支架结构的最顶端,支架底部放置几个靠垫,邀请观众靠在上面,查看上方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应用程序。金字塔支架后面的墙壁上柔光投影出一个应用界面,播放着放松的音乐。这个装置是在讽刺商品拜物教及其催眠效果吗?是要对分散注意力的掌上屏幕进行解构,还是纯粹只做关于界面的文章?

(由周巧翻译)

柏林KW当代艺术研究所

2016.01.05 – 201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