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赵:裸身行走
| 2011年07月28日
要根据某种特定的风格或媒介辨认赵赵(1982年出生)的作品几乎不可能。事先不知道的人进入他在柏林个展的现场,也许会以为这是一场有许多不同艺术家参加的群展。这种多样性是赵赵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为了考察意义的建构,他对现实及其意识形态传统惯例提出挑战,同时也质疑了文化成见以及某些艺术类型的优势地位,这类艺术大部分来自欧洲,强调艺术史。
展出作品中有不少来自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人物肖像,人物形象都很典型,画法故意用得非常写实,而且奇怪。部分肖像带有装饰性结构,还有一些画面上是淡彩绘制的小猫咪。艺术家有意识地站在一个看似无害的立场,对无辜与琐碎提出了批判。除此以外,此次展览还展出了两件完成于2010年的作品《姐夫,我谢谢你I》、《姐夫,我谢谢你I I》。画面上,两个皮肤黝黑的健美小姐格外引人注目,似乎在暗指波普拼贴的经典之作—理查德·汉密尔顿的《到底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1956年)。尽管画的是穿着性感比基尼的女性身体,但赵赵却在画面右下角用红色颜料写上“姐夫,我谢谢你”几个字,感激的言语间充满讽刺。至于如此安排的具体原因,他故意没给观众留任何线索。也许,艺术家想以此拒绝表现一个看似客观的现实,而更愿意展现主观的意义生产。对主观的强调意味着不确定和不可预测,这一颠覆性的策略始终贯穿于赵赵的艺术创作当中。
赵赵在新疆艺术学院学的是油画,但他很快发现,作为表达观点的媒介,行为表演更适合自己。在他看来,艺术不仅可以挑战现实,也能为其他可能的现实提供中介,从而为我们寻找到新的主体性。就此而言,柏林展览的题目“裸身行走”显得再合适不过,因为它让人回想起赵赵构思的第一件行为作品。还在新疆上学时,赵赵做过一个在公共场合裸身行走的行为方案。
赵赵认为“审美应该催生新的可能性”,这也成为他的艺术实践和社会参与活动的重要前提。柏林个展上还有一些文献照片,记录了赵赵向前辈致敬的一些行为作品:《项链》(2007)是一根由35粒“珠子”串成的项链,材料取自约瑟夫·博伊斯为1982年第七届卡塞尔文献展创作的著名项目《7000棵橡树》;《欧元》(2008)则用了从安塞姆·基弗的装置《图书馆》(当时这件作品在汉堡火车站美术馆主展厅展出)上偷来的金属铸成一枚一欧元的硬币。
赵赵认为,艺术应该具有调动性,能够激发人的直接反应,提高人的自我意识。2007年,赵赵完成了定点行为装置《鹅卵石》:用胶水把一枚鹅卵石粘在中国最神圣的广场地面上,路过行人不小心就会被绊住脚。这种看似轻松好玩儿的介入行为能够引发观众的自我反思与批判性参与,是当前我们大量急需的东西。亚历山大·奥克斯画廊的这个新的白盒子空间位于柏林时髦画廊聚集地—克罗伊茨贝格区。赵赵的作品让柏林的观众看到一种来自中国的批判性艺术立场,其令人耳目一新之处在于和当地常见的所谓中国当代艺术完全两样。 Birgit Hopfener (由杜可柯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