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献成为景观
2013年07月19日
|“居伊•德波:一种战争艺术”(Guy Debord.Un art de la guerre)是2013年春法国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居伊•德波(1931-1994)文献展的标题。一个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艺术家和政治活动家,生前蔑视一切权力机构和荣誉,抨击“景观社会”1,如今他的手稿却被供奉在法国最高学术机构的殿堂中,岂不是莫大的讽刺?不!法国国家图书馆(BnF)强调,收藏和展出德波档案资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位二十世纪法国思想大将。
几年前,备具眼光并财力雄厚的美国耶鲁大学曾经计划向德波的遗孀买下这些文字档案,令法国人如坐针毡。2009年,德波的手稿文献被法国政府定为“国宝”;2011年由BnF购入—尽管也不乏反对的声音。该馆自然有义务研究和推广这份珍贵材料。此次文献展是两年整理研究的结果。
展出内容是丰富的。从当代艺术的角度,我关注的是德波怎样看待艺术、他的个人作品如何处理自身的景观性?在德波及其战友超越艺术的努力之后,如何继续用艺术的形式批判有增无减的景观社会,而不陷入后者的陷阱?
展览入口挂着一幅大帷幕,左边印着年轻德波的照片:他站在一个庭院里,手持小刀、面带微笑。图片仅截取了一半,让人感觉是德波从墙后探出半个身影。右边印着他的一句话:“人们知道生命相当渺小:一把小刀、一颗微型子,弹足以结束这漫长的旅行。它们在每一个拐角处等候我们。”2 墙面上的扩音器里传来一个单调的声音,口音已经不是当代的:“这是居伊•艾尔内斯特•德波在讲话……”奇特的是,这位反对“景观社会”的战士一生留下了极少照片,却并不吝惜他的声音。或者,他想表明此处不是忿激派而是理论家在说话。3
转过帷幕,长方形的展厅中央是一个不大的椭圆的空场,由自空而降的一系列磨砂长板隔离而成,这些双层夹板的透明空格里嵌着德波的手写卡片,包括读书摘抄、笔记和评论等。德波一生积累了14 0 0多张这样的卡片,并将它们分类收集。他曾写道:“景观性统治的首要意图是让整个历史知识消失;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几乎所有关于最近历史的信息与合理评论。”4 德波要亲自了解前人是如何观察世界的,并通过文献收集给出自己眼中的时代形象。这些素材也是德波进行“挪用”5 的基础。
中心空场的左侧,展板之间一扇象征性的空门带观众穿过文档和时空,进入德波一生的不同时期。他的各项活动—电影、粘贴、写作、编辑、参与创立字母主义国际(Internationale lettriste,19 52-19 57)和情境主义国际6(I nt er n ation a lesituationniste,1957-1972)等等—都可看作一个整体、一件作品,其中始终不变的是人如何存在的问题:如何与景观斗争。
与其说德波是马克思主义者,不如说他属于源自达达的前卫派。德波追求“充分而自主地生活,个人与集体解放的结合”7。在二战后的法国,人们或认为消费社会充满光明,或为苏维埃政权和中国“文革”兴奋激动,德波和他的同僚们却已经看穿资本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虚伪阴谋。19 67年,在发表《景观社会》几个月前,德波写下《中国意识形态的爆发点》8,戳穿中国“文革”的神话。
1961年,情境主义国际决定放弃一切艺术实践,在艺术领域之外、日常生活中继续斗争。19 6 3年情境主义国际的新纲领,由德波用他那近乎幼稚的字体在画布上写出:“超越艺术”(Dépassement de l’Art)成为纲领之首9。有史以来第一次,艺术家真正牺牲了大写的艺术而投入改变社会的斗争。情境主义国际直接成为法国19 6 8年五月风暴的导火索,此后它的思想备受推崇和模仿,70年代涌现出大批“后情境”(Post-situs)。例如,展览中投放了勒内•维耶内(René Viénet,1944-)一部电影的片段,影片名为《中国人:再努力一下,为了更革命一些!》10;片段中将中国“文革”的一些宣传镜头剪辑并配上滑稽模仿的文字。然而,德波批评“后情境”推动了革命激进性的商品化11。他认为新生一代不应仰慕和追随情境主义国际,而应试图超越它。德波的思想要求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与过去决裂。也许正是出于这种不懈的战斗意志,在情境主义国际解散后,他继续写作、翻译、出版,并重拾电影制作—“驳斥所有的称誉和贬损”12。就像展览标题形容的,德波的一生是一种广义的艺术:“战争的艺术”。
德波的几部实验电影被安排在展览出口外面,免费观看。作品中穿插着西部片、纪录片、娱乐表演、广告和新闻等各种影视片段。“幽默与颠覆,挪用与破坏”13可以概括德波的风格。一次次,人们不由自主地进入叙事场面和煽情的对话或音乐,但这种沉醉很快被切换的图像或声音打断,包括德波冷冷的旁白和一些默片使用的字幕。回过神来,我们似乎看到德波那极度清醒而略带嘲讽或无奈的面孔。德波1 9 5 2 年在字母派影响下创作的第一部电影《为萨德咆哮》14,片中画面只有黑幕与白幕交替。此后,德波似乎通过挪用的手法“ 收复”了景观:利用它,挪用它,揭露它。正如德波对自己发明的“战争游戏”棋(Le Jeu de la Guerre)的解释:要打败敌人,或者全部消灭对方,或者占领敌人的军火库15。
德波本人非常重视资料档案:它们既是历史见证,又是景观素材。尽管屡次迁居,他一直精心保存着自己整理的文档。展览的提示语中写道:“也许他没有想过这些档案有朝一日成为国宝,但可以肯定,德波给予这些文档一种战略意义。”正如欧洲中世纪的圣像之争,如何在景观社会中展示图像、展示自我也是关系到可见性与不可见性的微妙问题。将德波的文档制成某种“景观”固然会违背德波的本意,但埋藏、忽略他的文献也不可取。通过强调这种战略意义,Bn F绕过了德波思想叛逆性与官方权威机构展览之间的矛盾。
走出展厅,回头又看到入口处那幅印着德波照片和文字的帷幕,听到那段单调的录音。原来这个场面与德波的电影遥相呼应,也是由挪用的图像、文字和错位的声音组成的。这是对德波艺术的模仿还是致敬?一种展览的策略?
1.“景观社会”一词来自德波的同名著作:La société du spectacle, Buchet-Chastel,1967 ; Champ Libre, 1971 ; Gallimard, 1992. 德波在书中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至上,而一切真实的存在都转化为表象、表演。“景观”(spectacle)指资本(或独裁专制)控制人们生活采用的宣传手段,也指以图像为传媒的人际社会关系。spectacle来自拉丁语,原意为“所有眼睛看到的事物或事件”(可译为景象、场面);从十三世纪末起,引申指戏剧、表演;十八世纪又增加了演出、导演的含义。在法语中,戏剧、影视、音乐、舞蹈、杂技和娱乐演出等都可称为spectacle。虽然德波使用spectacle是广义的,但很明显他强调其中“人为制造图像、表象、场面以娱人耳目,使人真假不辨”的意思。德波几部批判景观社会的电影都以庸俗娱乐表演的镜头开始。英文中也有spectacle一词,但含义有差。由于约定俗成,本文仍保留“景观”这一译法。
2.1994年11月30日,德波因不堪忍受酗酒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在外省寓所向心脏开枪自杀。
3.德波一生被赋予各种称谓和形容词,但他只承认两点:“忿激派(enragé, 也可译为‘狂人’)”、“理论家”。此外,意大利当代哲学家乔治•阿甘本(Giorgio Agamben,1942- )称他为“策略家”。
4.Commentaires sur la société du spectacle(《景观社会评论》), Paris, ChampLibre, 1988. 引自Laurent Jeanpierre, Portrait de Guy Debord en archiviste,Art press, cahier spécial avril 2013。
5.“挪用”(détournement)是德波及其同僚们经常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即截取已有的图片、文字、声像等,加以重组并给出新的含义。与之相关的概念还有:派生(dérive)、游戏(jeu)、心理地理学(psychogéographie)、情境创造(création desituations)、统一城市化(urbanisme unitaire)等。
6.字母主义国际是德波和几位同僚从字母派分离出来成立的。1957年,这个组织又和其他几个前卫派组织共同成立了情境主义国际,由德波起草宣言。它要求在日常生活不断创造新情境、从而改造社会。1961年起,情境主义国际从艺术领域转向政治领域的实践。在经历过1968年巅峰时期后,组织出现内部危机,于1972年自动解散。Internationale situationniste确切应译为“情境派国际”。同样,Internationale lettriste也应译为字母派国际。当然,这并不能避免很多人将它们看作“主义”(-isme)。
7.Laurent Jeanpierre, Portrait de Guy Debord en archiviste, 出处同4。
8.Le point d’explosion de l’idéologie en Chine,文章发表于1967年。
9.其余五条纲领是:实现哲学、共同反对景观、消灭异化的工作、反对所有权力专家、到处建立工人委员会。
10.Chinois, encore un effort pour être révolutionnaires ! 1977年出品。
11.Thèse sur l’Internationale situationniste et son temps(《论情境主义国际和它的时代》),文章发表于1972年。
12.德波曾制作一部电影,名为:《驳斥至今所有对电影‹景观社会›的评论,不论赞美的或敌对的》(Réfutation de tous les jugements, tant élogieux qu’hostiles, quiont été jusqu’ici portés sur le film « La Société du spectacle »), 1975年出品。
13.Patrick Marcolini, Les héritiers de Guy Debord, Chronique, n. 66, 2013.
14.Hurlements en faveur de Sade, 1952年出品。
15.出自德波与第二任妻子Alice Becker-Ho的共同著作:Le Jeu de la Guerre, éditionsGérard Lebovici, 1987 ; édition revue, corrigée et augmentée, Gallimard, 2006.德波自50年代起设想这套国际象棋类的游戏;1965年申请了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