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城市 \ 建筑双城双年展开幕

价值工厂学院内部 ©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组织委员会 摄影:左氏文化传播
价值工厂学院内部
©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组织委员会
摄影:左氏文化传播

2013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下简称深双)于2013年12月6日开幕。本届深双的场地设在蛇口工业区的两个地点:原广东浮法玻璃厂和蛇口客运码头旧仓库。这两个场地的选择意味深长,这家玻璃厂40米高的筒仓,加盖了一个观景台,在上面可以俯瞰整个蛇口港。30年前,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袁庚借鉴香港的发展经验,大力推动蛇口区的经济发展。30年后,这个玻璃厂见证了蛇口的辉煌,完成了使命,和所有待转型的工厂一样被安静地闲置。在全国美术馆大跃进的时代,文化产业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个经济特区遗产新的救命稻草,这一切,成为本届深双的最大看点。

价值工厂学院内部 ©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组织委员会 摄影:左氏文化传播
价值工厂学院内部
©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组织委员会
摄影:左氏文化传播

展览由两个策展团队——荷兰建筑师Ole Bouman团队与李翔宁+Jeffrey Johnson团队围绕展览主题“城市边缘”合作展开。Bouman团队主要负责的是A馆价值工厂(原浮法玻璃厂)的改造与展览。策展团队将A馆的8000平方米的主展厅命名为“机械大厅”,负一层保留了原工厂的机床柱群,两边围绕着柱群的房间被设计为实验工作室,邀请来自全球30多个项目伙伴,其中包括英国V&A、罗马MAXXI艺术博物馆、OMA、Droog Design、圣保罗国际建筑双年展、麻省理工学院(MIT)、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在此进行城市研究和展示。总策展人Bouman在开幕式上介绍A馆的改造策略:“第一步让贝尔拉格学院利用这个现场;二是要设计这个现场所在的身份,要转化为文化场所,我们取了名字叫‘价值工厂’;第三步是定义内容,也就是说这个空间里面可以有些什么内容,为了双年展以及为双年展结束之后可以做什么内容。”本届深双对玻璃厂工业园区的改造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同时又相当体现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改革个性。

由李翔宁+Jeffrey Johnson负责的B馆被称为“文献仓库”,旁边的蛇口码头客运站显示着该地区已经远离深圳市中心,到达了这个窄长形城市的最南端。如果说A馆折射出蛇口工业区未来走向的思考,那么B馆则试图为“城市边缘”的探讨提供案例。B馆沿时间轴收集展示历史上的“城市边缘”主题案例,从深港边界问题延伸至全世界各地,从政治学、社会学和城市地缘学多角度为大众带来资讯和思考。在众多有关城市研究的案例中,人类城市各种无不悲观的科幻般的未来在展览中尤为突出,其中一个名为《城间城》(坊城建筑设计工作室)的案例描述了2047年深港两地之间出现的四个城间城——分别为学生、老人、跨境上班族和购物狂打造了巨大跨境城市。专为跨境上班族设计的“居城”横跨深圳湾连接着深圳和香港,它是一座巨大的桥梁,中间是通往两地的公路和绿地,两旁搭建着海滨别墅,这个看似美好的乌托邦城替代了有机的陆地城市居住空间,人类最终被圈养在了海上。

价值农场 ©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组织委员会 摄影:左氏文化传播
价值农场
©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组织委员会
摄影:左氏文化传播

本次深双最大的出资方是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他们从传统的展览赞助人角色转变为投资方,这意味着投资方和展览组委会、设计团队站在了一起工作。据招商局土地规划发展部的金经理介绍,双年展的改造花费在4千万-5千万人民币之间,招商局作为一个央企,希望将这一片厂区活化,不但是对废旧工厂的激活,而且着眼于蛇口工业区的转型,过去的来料加工厂,如今要转变成创意产业(包括文化和高科技产业)。深双的组委会办公室主任黄伟文也表示招商局作为投资人的角色出现是对以往双年展机制的一大突破,这将制造多赢的局面。尽管各方都显示出对双年展非常高的期待,然而对于旧厂改造后的未来仍然充满未知数。在深圳,以文化激活社区已有华侨城创意产业园的先例,但华侨城创意园区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侨城地产长期在全国各地开发大型旅游项目的经验。对于招商局而言,蛇口工业区向文化产业转型主要面对的问题是文化产业是否可以保持该地区的经济不会滑坡,蛇口在国家政策方面已经失去了改革开放时期的优势,招商局对蛇口工业区的旧厂改造是开发房地产或是发展文化产业之间的抉择仍然是值得观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