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企业化: PC Music演绎专业性

汉娜·戴尔蒙德
汉娜·戴尔蒙德

故作真实是一码事;假装虚假又是另一码事了。在两年的时间里,伦敦音乐厂牌PC Music从区区一个Soundcloud音乐人页面蹿升为被小众追捧的舞曲音乐团队,继而成为当下的流行文化事件。这一被松散定义的厂牌旗下的艺人正泰然自若地处在跨界成功的边缘。

激烈的数码音色和线上为主的运作是PC Music的显著特点,它呈现出一种去中心化、并由互联网支撑的组织性:厂牌在伦敦发端但不限于此,旗下的艺人们作为DJ满欧洲飞来飞去,而其视觉与音乐的美学往往借鉴东亚的未来主义景观。一方面,PC Music的品牌形象与推广方式直接反映了创意文化青年(20-30岁之间)当下追逐的热点以及他们的线上社交世界——这一群体也是PC Music的主要粉丝组成;同时PC Music也是当下舞曲音乐行业现状的直观反映。不过,在矫情的流行元素与像GFOTY这样的超级公众形象的表面之下,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与指涉的网络之间不难看出PC Music明显而刻意的虚假性。音乐中的虚构形象并非什么新鲜事,但PC Music之所以脱颖而出,在于它的公共身份是完全建立在一个DIY的、半地下的起点上——PC Music离现实并没有太远,这种活跃的线上人生恰恰是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与身份中的表演提出的质疑。

easyFun的EP《Deep Trouble》封面
easyFun的EP《Deep Trouble》封面

如果说PC Music是有着企业化野心的精品音乐厂牌,追溯英国独立音乐史自然会发现与之类似的前例。在1980年代Factory Records通过统一且高度风格化的平面设计将当时艰深前卫的音乐像打造潮流产品般推出,而ZTT(弗兰基去好莱坞乐队的前身)则全面渗透到主流世界当中。然而这类厂牌同PC Music相比仍显得略逊一筹,他们那一度激进的策略和对情境主义的指涉现如今完全被纳入了商业与广告的范畴。

一方面来说,PC Music一举推翻了曾一度对于独立厂牌至关重要的地域身份。尽管在伦敦的派对和DJ现场上的演出为厂牌的扩张有所助力,而PC Music则从未明确地将自己呈现为一个伦敦团体。尽管这支厂牌的艺人都驻扎在伦敦,但使用笔记本电脑工作的他们,难道不是可以在任何地方吗?某种程度上的确如此。然而PC Music的后网络时代全球主义仍带有着表演的成分。

汉娜·戴尔蒙德
汉娜·戴尔蒙德

PC Music在最近与纽约的红牛音乐学院合作组织的演出“流行立方”中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团队出现,仿佛身处全球任何一个角落。人们也因此常常忽略PC Music的艺人们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伦敦生活和工作的在地性影响。伦敦大部分地区显然缺少像上海或迪拜那样闪亮璀璨的城市天际线,但它浓缩了当下世界的状态,这一现实正是PC Music代表着的,同时也是它所戏谑的——伦敦那些曾经作为时代前沿的1960年代建筑风光不再,转而被今天便捷的无线网络、通往欧洲某个阳光海滩的廉价机票所取代(参见PC Music的艺人easyFun对于易捷航空公司视觉形象的挪用);在周末跳舞嗑药(只要记得在派对前两个月网上订票)的可能性让衰落的现实看上去没那么糟。假如你是在你的卧室里用笔记本电脑制作音乐,并寄希望于登上时尚杂志或是获得一笔奖金,何不把你的DIY产品做得更讨巧,再创立一个品牌?

汉娜·戴尔蒙德
汉娜·戴尔蒙德

尽管造就PC Music的很多特定条件只存在于伦敦,但它还是成功地铸就了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关联性的表象。声音艺术,通常是只对少数人开放的研究生课题,几乎只有在伦敦才能以它作为本科专业来学习。PC Music的创始人A·G·库克和制作人丹尼·L·哈勒就读于伦敦大学金匠学院作曲专业,厂牌得以浮出自然与他们的线下社交圈有所关联。虽然伦敦高昂的房租在很久以前就使得组建乐队和团队合作成为了一种现实的考量,但并非在每个国际大都市都是如此。PC Music成功地将伦敦当下的窘境转化为当代世界一种国际化的图景,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QT PHOTO: Diamond Wright
QT
PHOTO: Diamond Wright

如果说将自身置于无法定位的数码空间是辅佐PC Music的面具,那么其主要音乐人的公众人格也是一种高级表演。同网上的大多数人一样,他们也精心地塑造着人物性格,避而不谈一些细节的同时,出人意料地抛出一些坦率的自白,使得其真实身份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外人想要弄清楚虚假与真实意图的区别,几乎是不可能的。

QT PHOTO: Diamond Wright
QT
PHOTO: Diamond Wright

在“流行立方”的一则广告中,汉娜·戴尔蒙德说想要把自己的作品作为一个完整的视听集合来呈现,而A·G·库克看上去性格滑稽搞笑,并不都像是表演出来的。可当库克宣称,他的作品有98%都是从美国作曲家康伦·南卡若那里抄袭的时候,还是令人有些吃惊,后者的自动钢琴作品引领了电脑编程音乐的诸多方面。此番向经典先锋派“致敬”的姿态似乎与PC Music目前的基调有所冲撞,但库克对于自己抄袭的宣称给其话语本身平添了一丝讽刺,只留下观者不得其解。说不清到底库克是纯粹搞笑,还是说PC Music的极多主义泡泡糖舞曲风格与“高品位”的实验音乐实则有着出乎人意料的联系。

GFOTY PHOTO: Dexter Lander
GFOTY
PHOTO: Dexter Lander

或许PC Music旗下最大胆的人物要属GFOTY。与厂牌其他匿名制作人相比,她那些以人声为主的歌曲使她更接近一名流行音乐明星。在今年春天与《Fact》杂志的一次视频访谈中,她不断提到她奥地利男友的财富以及她对钱的热爱。然而,她关于非洲马里的双人组合托曼尼和西迪基·迪亚巴特的种族主义言论,令玩笑变了味。尽管GFOTY最后为她不得体的言论道了歉,但整件事还是给人留下了一个不悦的提醒:扮演一个有钱而娇蛮任性的角色,和真实地活在这样的人格里,这二者之间的界线是很微弱的。

QT PHOTO: Diamond Wright
QT
PHOTO: Diamond Wright

另一个体现PC Music充满矛盾的身份表演的人物是QT。QT是艺术家海登·邓纳姆、库克和苏菲合作的产物,苏菲是同PC Music厂牌关系密切的音乐制作人。QT同时是邓纳姆扮演的一个角色、一个流行音乐组合,还是一款能量饮料。QT对于品牌内容和广告的讽刺式的应用是激进的。但它依然是以一位符合西方美人标准的女性为视觉形象的、被精心打造的流行音乐项目。

QT PHOTO: Diamond Wright
QT
PHOTO: Diamond Wright

PC Music的音乐动听与否,它旗下的艺人展现的是当下的声音:无论是炫丽的商业流行音乐、网络音乐的边缘碎片还是电脑制作的低成本音乐。忽略这些现象无异于排斥当前的世界。同样,厂牌的企业化身份和它旗下艺人的个体人格也与当前时代的机遇和隐患相呼应——积极的改造和自恋的自我沉溺机会均等。PC Music以去中心化的形式呈现,甚至从它的伦敦大本营剥离,它旗下的艺人灵活地把玩着自己的身份。PC Music代表了一种新的唱片厂牌类型,映射着我们如今的生活方式,对于今天是否还需要真实存在的唱片和厂牌抛出一声质疑。

文:西蒙·弗兰克|Simon Frank
翻译: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