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权:关于幸福

展览现场,2011,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幸福指数”成为“两会”召开期间媒体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韩国摄影师孙一权在三影堂的个展《关于幸福》则用眼神、面孔、肖像和风景呈现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这次展出的作品大都采取两张一组的形式,一张是被摄者的肖像,另一张是他们身处的环境。孙一权说,那是因为他在路上感受到的不仅有生活在那里的人的幸福,也有自然带给他们的幸福。作为一位地质专家,他得以在去年游历大半个中国。青海、甘肃、云南、贵州、广西、福建、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留在镜头里的多半是这些欠发达地区的普通人和风景。
环视展厅,最为打动人的是被摄者坦率而纯净的眼神,望向镜头,望向观众,望向我们这群在压力之下对幸福躲躲藏藏的中国观众。这样的眼神和笑容既熟悉又陌生,我们似乎很少这般看待自己的人民。有人感慨,安东尼奥尼和布列松镜头里的中国似乎已经绝迹,它们纯净、疏朗的气质与这个时代不符。孙一权镜头里的中国景象同样让人生出一丝陌生感,不仅在于他拍摄的并非中国大都市里的繁忙景象,也因为这样一种相对单纯的凝视。
“幸福”在当下中国,是一个具有高度现实感的词汇:房子、税收、医疗、食品安全……均与此息息相关。相比这些硬指标,眼神、面孔、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把握,是孙一权理解人和中国的主要方式。照片中的人一律眼神纯净,笑容明媚,山河美好。这与摄影师的心境有关,也因为摄影师与被摄对象毕竟不在同一场域中。“幸福中国”对他不是此时此地的现实,只是在路上的一道风景。与韩国大城市的日常生活不同,在中国欠发达地区的旅行与拍摄,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城市机械生活的可能性。
面对我们的土地和人民,中国摄影师更多愿意用纪实摄影来表达自己的关切。因为在摄影之外,纪实还意味着一种责任和担当。而国外摄影师则没有这层纠结。中国对他们是“他者”,他们可以抛开对待自我的纠结矛盾,审美静观别样的人生。孙一权也不例外,他似乎是在旅途中、在摄影中、在与别一国度和人群的相遇中,寻找和追问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肖像与风景在此都凝结为孙一权的“心象”。对于普通中国观众,这是一个善意的提醒,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土地上,是能够生长出这样的风景和人民的。我们拒绝廉价的美化,但并不拒绝对别样生活的尊重和憧憬。
2010年,对韩国人孙一权来说是相遇和发现的一年,他在旅途中结识陌生的中国人并为他们拍照,随后将这些照片寄回去。对于被拍摄者,这是一份值得纪念的幸福。我想孙一权也从中收获了幸福感,因为摄影是一种相遇,这些照片铭记住了他和陌生国度里的人群相遇的瞬间。 段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