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福柯逝世三十周年,本期专题我们把福柯的思想,尤其把他与生命政治相关的论述置于中国当代社会城市生活的语境,通过对照全景监狱的话语和无孔不入的网络化管理、艺术家参与的精神病项目、纸上的福柯“话语展览”、重读福柯《性经验史》中《养生法》继续发展的“养生项目”,以及一篇虚构福柯临终一幕的戏剧剧本。我们企图用福柯那面镜子,折射出在场与不在场的人、艺术家和观者,将隐匿于日常微观的生命治理化为有形。
刘秀仪(Venus Lau)注意到洛杉矶艺术家阿列克斯·以色列在其艺术实践中选择各种洛杉矶的视觉与文化资源,包括每年都大量出口、具有主流意识形态及世界观的好莱坞;从历史的沉积和当代媒介到对艺术的处理,作者薇拉·梅伊的文章则呈现出林育荣创作的多面性。涵盖了文献资料和这个城邦国家多重角度的主观叙述,这也和新加坡周围水域的特征形成了某种有意味的象征关系。
本期“现场”介绍了关尚智如电影《唯爱永生》中的不死吸血鬼般在Para Site进行为期一周的持续性表演;“声音”则将视野移向北京最重要的实验音乐发声场“燥眠夜”;“素材”栏目中让我们看到徐喆对环境的观察与微弱的干预;“书架”栏目推出了两份由艺术家策划编辑的出版物——《想象集合》和《冯火月刊》;除此之外您还将读到鲍栋针对林科个展“LinK”撰写的文字,油街实现系列展览“像是动物园”对艺术展类型边界的试探,以及我们关于“广场”的意象到底来自于鸽子还是乌鸦的思考。
本期共有展评14篇,您可以同时读到“第十届宣言展”、“第十届光州双年展”、“横滨三年展”和“台北双年展”这四个国际大展的评论。此外,鹿特丹魏特德维茨当代艺术中心展出的大中华艺术家群展、洛杉矶计划、乡村诗学、宋陵、罗杰·拜伦、李小镜、李景湖、斯达林·鲁比、伊斯梅尔· 哈辛的展评也即将与您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