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需要敏感于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结构,并选择其艺术实践的策略,以不断摆脱随时可能僵化的艺术体系,以及依附于这种体系下的艺术品制作和评估体系。本期封面专题就来和您探讨全球范围内艺术家们如何各出奇“招儿”:从博览会角度切入,分别分析企业化生产、城市情境、虚构及公司化艺术身份等策略,从而给当代艺术带来更多的可能。
中版还介绍了两位重要的艺术家——北京艺术界中最特立独行的艺术家刘韡,及擅用综合媒介的台湾影像艺术家高崇黎。岳鸿飞巧妙的运用图表化的文字来梳理并评论了1999年到2015年间刘韡的创作媒介、素材来源和语言特征;许芳慈撰文分析高崇黎的影像创作实践,这位通过将成像机器(包含各种摄像机、投影仪,以及由资本驱动的影像流通机制)不断挑战着“影像机器影像”共构的知识霸权,并不断对其自身发起自反性的批判。
本期上版“里程”采访了巴塞尔艺术展新上任的亚洲总监黄雅君,看看这段时间她的生活有了什么改变。“新倾向”栏目中,作为中国Y一代的苗颖通过数字媒体展现了中国第一代的网络艺术。“会议室”特别记录了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在纽约的一场谈话表演,重演的他与一位中国哲学家的激烈对话。“架上”栏目通过对话透析上海艺术家方巍绘画中的精神性思考。“未知纪念碑”则从一张金钟地图谈起香港的地域、建筑和文化等等。
下版共带来了14篇展评,包含“第十届上海双年展”的比较性分析、以及“科钦-穆吉里斯双年展2014”、“第四届台湾国际录像艺术展”、“皮埃尔·于热”等全球各地大型展览的评论;除此之外,您还将读到艺术家展望、尉洪磊、黑特·史德耶尔、马修·巴尼等最新个展中的创作。
上
P028 事物状态
P032 里程 黄雅君
P036 展览制作 视线交错的迷宫——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
展览试图建立起电影史和艺术史彼此的历史语境的交叉。作为艺术史中的影像艺术和电影史的实验影像,在这一条首尾相接的蛇,则在历史的吞食与生成中不断建构出其无限循环的意义。
P040 架上 刺客、英雄、方巍
P044 新倾向 苗颖与中国第一代的网络艺术
苗颖的实践,特别是她基于网络的创作,令中国以外的用户得以用一种轻易且幽默的方式一窥中国的网络长城防火墙之下的生活。
P048 机构透视学 黄边,边外边
黄边站提供了一种松动而具有凝聚力的机构,不提供绝对正确的引导和服务,而是有着改变的急切和紧迫。
P052 案台 重叠的影像——从四幅肖像谈起
德国艺术家哈伦·法罗基留下了一个影像知识论的纪念碑。它向今后的创作者问道:如何让制造影像的行动同时成为对影像本身的评论?
P056 书架
《中国当代艺术》&《一种批判的历史》
两本艺术家书:《拼贴》&《狂热者》
P060 会议室 一场非虚构的讲座表演,阿兰·巴迪欧
P064 未知纪念碑 金钟即时
金钟不存在中心、轴线或边缘,没有广场、林荫大道和标志性纪念碑,看不出任何对称性。
P068 跃界
中
封面专题 #招儿#
P078 世界是个博览会
P086 超级艺术家
P094 城市情境与当代艺术
P102 虚构的,或公司化的艺术家身份
P114 上交会
P116 聪明人的游戏
P118 作品集 周英华
P126 刘韡
无论抽象还是具象,刘韡的作品总是以写实的手法反映它周遭的环境。对他而言,优秀的作品可以准确地捕捉并反映自身的状态,而这个状态又正是由其所处环境所培养并渗透而成的,它也是社会运作的一个产物。
P140 高崇黎
高崇黎把一般的拍摄商业电影的35毫米摄像机改装成投影机,播放半格相机拍摄家庭生活照片组合的动态影像。非商业电影底片的画面长宽恰好是相机底片长宽的一半。
P150 打造亚洲贱仔
P156 “45°作为理由”展览方案选集
下
P172 社会工厂:第十届上海双年展
P178 科钦-穆吉里斯双年展2014
策展人从科钦这座自十五世纪以来一直是海上枢纽的城市的历史中撷取线索,然而,大发现时代记忆的背后却是不甚体面的镇压、殖民及剥削。
P182 皮埃尔·于热
于热的展览表现出对于展览机构本身的不安,就像《人类面具》中的猕猴一样,回顾展自己似乎在美术馆里坐立不安,等待着可能来也可能不来的顾客,与展览的成立休戚与共。
P186 第四届台湾国际录像艺术展
P188 780s
P190 不在图像中行动
即使配备有媒体发布、公共研讨和出版计划,“不在图像中行动”也更像是一件由孙原彭禹出品的大型在地装置,一次超出预期的个展项目,一场盛大的生活表演。
P192 无聊就是行动的开始 世界砼
P194 展望
P196 黑特·史德耶尔
P198 马修·巴尼
P200 尉洪磊
尉洪磊为他的观众提供了一个日常词汇的补习课程,视觉和概念的语汇最终变成了他创作的积木。
P202 崔洁
P204 秦琦
P206 2014透纳奖